记者 钱平
为重建本土造船能力,美国正积极推动“造船业复兴”战略,并向其亚洲盟友寻求技术与投资支持。韩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也均明确表态,将在造船领域与美国扩大并深化合作,助力美国造船业复兴。
不过,在与美方合作方面,韩日两国船企的表现截然不同。韩国船企不仅积极寻求机会进入美国市场,还与美国企业就多个项目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日本船企却表示,目前“没有这个能力”。
韩国船企:积极推进全面合作
据韩联社、《朝鲜日报》等韩国媒体报道,今年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访问期间表示,在制造业和造船领域,韩国是美国最佳的、唯一的合作伙伴。随后,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韩美商务圆桌会议上,两国企业共签署11份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涵盖造船、核能、能源和航空等战略产业领域。
据报道,HD现代集团、韩国产业银行与美国投资公司Cerberus Capital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设立一个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旨在重建和加强美国及其盟友的海上能力,包括造船业、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及相关海上技术等。根据该协议,HD现代集团将全面开启与美国造船业的合作,包括船舶建造、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Cerberus Capital公司在2022年以3亿美元、50年租期的条件实现对菲律宾苏比克船厂的收购,而HD现代集团则获得了苏比克船厂南部约200公顷土地的10年租用权,并于近期确认,其将于2026年重启苏比克船厂的造船产能。
三星重工则与美国船舶维修与海事服务供应商Vigor Marine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美国海军舰艇维护、修理和大修(MRO)业务,并致力支持美国船厂现代化升级改造、与美方联合造船等。
韩国另一造船巨头韩华集团旗下韩华海洋早在去年就开始布局美国市场,不仅成功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还获得了多笔美国海军舰艇MRO订单。不久前,韩华费城造船厂还斩获2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订单,这是美国时隔近50年首次建造LNG运输船。
与此同时,韩美商务圆桌会议期间,韩美两国企业还就核能领域的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设计、建造、运营、供应链建立、投资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就在近日,美国泰拉能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比尔·盖茨还会晤了HD现代集团相关高管,双方协商了推进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船用以及核供应链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据悉,韩美两国在今年7月达成“全面完整”的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韩国的关税降至15%,韩国则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用于由美方拥有并控制的投资项目。在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中,1500亿美元(约合1.07万亿元人民币)将作为“韩美造船合作基金”,涵盖船舶建造、舰艇MRO、船厂新建、造船设备升级改造等完整的船舶工业生态系统,以助力美国振兴造船业。
日本船企:立足国内态度消极
今年7月,日本和美国同样达成全新的贸易协议,日本将基于该协议向美国提供5500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重点关注包括造船业在内的关键产业。
美国表示,上述造船领域的投资将用于新建船厂、现有船厂设施现代化升级改造,以及商船和海洋防务领域。日本政府也表示,为构建双方均能受益的弹性供应链,将开展紧密合作,并将造船业作为此类努力的一部分。
不过,日本船企对此的态度与韩国船企形成了极大反差。据《日本经济新闻》早前报道,日本船企不仅对赴美投资持消极态度,对美国舰艇在日维修也反应冷淡。
日本最大的造船集团今治造船明确表示:“目前不考虑在美国投资。”该公司解释称,日本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已降至13%,今治造船目前无法帮助美国,更希望把资金投入日本国内造船业。
另一家日本军工船企三菱重工相关负责人也指出,目前尚未就扩大美国海军舰艇维修业务进行具体讨论,该公司也不具备相关能力。三菱重工将根据政府政策,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与美方进行合作。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日本目前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供应链脆弱以及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等现实性深层问题,确实令日本船企无心参与对美投资。
此前,日本造船业界还呼吁,要重塑并增强自身竞争力,到2030年将本国造船产能翻一番,并恢复日本20%的全球造船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