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船风电风光氢储试验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场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离网制氢及氢能消纳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全面贯通,燃料电池系统成功发电。这一创新实践将有力解决孤岛、边疆等偏远地区电网线路接入难和清洁能源电力消纳难等现实问题,为可再生能源耦合氢能技术的多元化、智能化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上述燃料电池系统的成功发电,标志着以中船风电为主导的项目团队已全面打通风光氢储微电网系统,突破了多能互补系统容量优化、动态响应机制及智能调度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为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固有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调峰、消纳及运行稳定性形成的挑战提供了科学路径,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深度耦合的技术孵化树立了新标杆。
当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时间短,难以解决长时间尺度下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需求的不平衡问题。而氢储能作为长时储能的重要方式,将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年前,中船风电就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领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先后完成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风储一体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为风光氢储100%可再生能源稳定控制和经济运行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中船风电科研团队提出了构建“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微电网示范体系的设想,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一八所、七一二所、风帆储能等单位在氢能、储能领域的产业积淀,集聚清华大学、电磁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外部优势资源,在试验场所在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企校地”三方联合方式共同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验证。
据了解,中船风电风光氢储试验场坐落于甘肃敦煌北戈壁滩,在新能源科技研发与示范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力、日照等自然条件。自2023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试验场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实现了离网制氢系统的成功运行,并对多工况条件下系统波动性进行了严格测试,验证了系统在高效率、宽功率运行及快速负荷响应等方面的卓越性能,整体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试验场项目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等核心难题,创新采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技术和锂电—燃电混合储能模式,以电解制氢技术灵活调节能源供需,将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共同作为调峰载体和后备电源,并采用中船风电自主开发的风光氢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对“源网荷储氢”多能系统进行多尺度协调控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天候、无间断、100%清洁能源离网供电,将该领域的技术探索推向了新高度。
下一步,中船风电将继续深耕新型储能前沿领域,以自有清洁能源项目为载体,深入推进技术成果在大规模风电制氢项目中的实践运用,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