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4:金色码头
~~~“书香船舶”秋季阅读热度榜单
~~~
~~~——贺天津大学百卅华诞
海棠依旧 北洋常新
——贺天津大学百卅华诞

  □ 吕明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走进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校门,那条长长的林荫路便斜斜地引着我,向深处去。路两旁的海棠,蓊蓊郁郁的,织成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云。我来得似乎早些,那记忆里沸反盈天的热闹还未登场,只一片沉酣的静。这静,却比任何喧嚣都更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一百三十年的光阴,究竟有多长呢?它长得足以让青嫩的树苗长成合抱之木,让飞扬的梦想沉淀为醇厚的智慧,也让一座学府,从历史的烟尘里一步步走来,将“实事求是”的训诫,刻进一代代人的骨血里。我放轻了脚步,仿佛怕惊扰了那些沉睡在砖石缝隙里的旧梦。

  不觉已走到青年湖旁。湖水是静静的,绿绿的,像一块陈年的翡翠,涵蓄着过往的云影与书声。湖畔的石椅空着,我记得当年,这里总是坐满了人的。有捧着书本喃喃自语的,有与同伴争辩得面红耳赤的,也有只是这样静静地坐着、望着湖水出神的,譬如当年的我。那时的未来,是一卷才展的画卷,笔墨都攥在自己手里,只觉得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而今归来,画卷上已染了风霜,添了迹痕,才懂得当年的广阔里,有多少是母校默默铺就的底色。这湖,这椅,这每一寸土地,都曾是我们青春的见证,如今它们静默着,反倒比我们这些归来的人,更懂得岁月的深沉。

  我的目光越过了湖面,落在那座沉默的北洋纪念亭上。它立在那样好的一片浓荫里,飞檐翘角,划破了周遭沉滞的空气,像一个苍古的印记。我忽然想起读书时,总爱在亭下的石阶上小坐。春日里,海棠的花瓣会悄悄落在你的肩头;秋夜中,能听见风铃叮咚,清朗如玉。那时只觉得它美,是一处风景。如今再看,却觉得它是时间的座钟,那风铃的声响,一声声,敲碎的都是流年。它看过辫子飞舞的前清,听过抗日救亡的呐喊,也迎送了像我一样,怀着热望进来、又揣着理想出去的一代代学子。它自身是无言的,却承载了这学府最厚重、最喧嚣的记忆。这般想着,那亭子的轮廓在日光里,便仿佛有些氤氲,有些摇曳了。

  正沉吟间,一阵年轻而嘹亮的笑语,风一般地从身后卷了过来。几个学生,抱着书,提着实验的器材,步履轻快地走过,他们的脸上,是那种我所熟悉的、毫无挂碍的明亮。我忽然被这明亮触动了。方才我只沉湎于过去的幽静,险些忘了,这座园子最动人的,并非它历史的幽深,而是这历史之上,永远跃动着的、年轻的脉搏。我们这些离巢的燕雀,飞得再远,带回的也不过是几缕异乡的风尘;而他们,才是这棵百卅年大树上正抽发的新枝,是“花堤蔼蔼,北运滔滔”里,真正奔流不息的活水。

  思绪至此,心头那一点个人的、微茫的感伤,便如轻烟般散了。我重新望向那纪念亭,望向更远处图书馆的轮廓,望向这园子里的一切。它们不言语,却仿佛在齐声诉说。我听见了,那是一种混合的声音——有老教授谆谆的讲解,有晨读时琅琅的书声,有实验室仪器细微的嗡鸣,也有运动场上激昂的呐喊。这所有的声音,最终都汇成了四个字:“实事求是”。这便是母校的心跳了,沉稳,有力,历经一百三十个寒暑,未曾有一刻的停歇。

  我走出校门。转身时,又经过那片海棠林。风忽然来了,吹得满树的叶子簌簌地响,像是在为我这游子送行,又像是在低声嘱咐着什么。我并未回头,但我知道,那海棠,那湖,那亭,那所有旧日的光影,都已在我身后,灿灿地,煌煌地,亮成一片温暖的、永不落幕的春天了。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神润船舶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应用天地
帆载书香秋韵长
黄河颂
海棠依旧 北洋常新
中国船舶报金色码头04海棠依旧 北洋常新 2025-10-17 2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