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3:党建园地
~~~
~~~
~~~——记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机电事业部车工王文明
~~~中国船舶川东造船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
“刀郎”的三板斧
——记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机电事业部车工王文明
王文明

  周建仁 许俊强

  2023年夏日的武汉,烈日炎炎。武汉市“工友杯”首届“武有绝活”高技能人才大赛决赛在武汉市工人文化官管理中心举行,来自武汉市的50名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同台竞技,展示绝技绝活。来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车工王文明就在其中。

  最终,王文明凭借“车床加工生鸡蛋外壳,鸡蛋不破”的绝活儿,惊艳全场,荣获装备制造+智能建造类赛项第一名。

  参加工作10多年来,王文明完成了20多项车削领域工法革新项目,主导开展了“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的“普数融合”精密加工攻坚行动,成功解决了一系列车削加工难题,为推动船用机电设备生产制造模式升级跨档、助力精度造船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车工技艺练到家,

  把出现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

  今年五一的5天假期,王文明加了3天班用来赶任务,另外2天全部用来练手艺。

  “三天不练手生,现在加工的产品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自己手艺原地打转,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王文明把嗓音提亮,“别看现在我的职称是技师,但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己‘清零’,重新‘回炉’!”

  车工一把刀,刀磨好了就会事半功倍。

  还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王文明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师傅磨削车刀。第一次磨刀,他就被高速旋转的砂轮蹭了一个血口,鲜血流了一手,整只手钻心得疼。

  “当时感觉特别害怕,心里像有了阴影一样。”王文明回忆说,“但这个时候要是放弃了,就永远也干不成车工了。”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每天晚上王文明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用捡来的废弃刀具练习磨刀。

  一个月时间,他磨削的刀具可以用上一整天。

  半年时间,王文明磨削的车刀平均使用寿命超过了一周,别人用废的刀子经过他的摆弄还能再用上一两天。

  一年时间,他总结出了一整套车刀磨削方法,编制了30多页的《车刀磨削50例》。

  靠着王文明总结的车刀磨削技法,机电事业部大幅缩短了技能人员频繁磨刀增加的辅助生产时间,极大提高了车削加工效率,有效压缩了车刀采购成本。

  从那之后,王文明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刀郎”。

  “与操作数控机床不同,像我们这种操作普通车床的车工,主要还是靠两只手。”王文明抬起他的双手,认真地说道。

  为了长期保持较高的车工技艺,王文明经常会抽出时间练习操作机床的手感。“谁都不敢保证一辈子不出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平时多吃点苦,把自己的手艺练到家,把出现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

  解决“3超”技术难题,

  为船舶造出最好的机械零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船舶与海工设备采用了具有新材质、新构型、新技术要求等“3新”特征的精密零部件,加工这类产品需要解决超硬材质加工、超精密加工、超极限加工等“3超”技术难题,其生产技术属于行业难题。

  “这类零件的材质硬度极高,加工部位又是一个深孔窄槽,加工这类零件犹如用一根铁制的小细针在硬度极高的金刚石上钻出针眼大小的深孔,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车刀断裂,生产效率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王文明形象地介绍了自己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个“3超”技术难题,王文明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工艺系统深度优化改进行动”,着手改进机床、刀具、工装、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

  车床本身精度和刚性直接影响加工质量。王文明联合设备维修人员用了2天2夜的时间,把卡盘、托板、导轨、尾座顶针等一大堆机床零件一件件拆下来,又一件件修复翻新,把用了10多年的机床精度恢复到了“出厂设置”。

  为了能让车刀更加锋利和耐用,实现车刀和超硬材质“硬碰硬”,王文明制作了3套超长刀柄异形刀具,通过尖刀进行深孔推进、切刀往复去除材料余量、圆弧刀车削深孔底部形状的“三把刀”组合式车削方法,成功解决了大余量深孔车削排削难、切削震动以及效率低下问题。

  王文明还制作了包括自定心工装、深孔测量工装在内的10余套专用工艺装备,实现了车削过程的快速精确装夹定位和动态精准检测。

  一个月的时间里,王文明完成了这套工艺系统的深度优化改进,把具有“3新”特征的船舶设备精密零部件的整体切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不仅大幅度缩短了产品加工周期,还极大提高了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加工完成的产品零件各项尺寸精度指标全面达到或优于技术要求,成功解决了这个“3超”技术难题,保障了产品生产重大节点。

  矢志“普数融合”,

  突破复杂船用零件精密加工难题

  不久前,由王文明主导完成的“普数融合”精密加工行动被列入了武昌造船装备数控精密生产车间的工法创新重点支持项目,开始在车间范围内推广应用。

  “普数融合”精密加工行动是指“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的深度融合加工工艺,既能发挥普通机床性能、又能展现数控机床优势的高性价比加工方法。

  2022年,王文明牵头组成的攻坚团队立下“军令状”,向全流程“普数融合”发起挑战。

  “去年,我们遇到了一类船用异形零件,这类异形零件中最难加工的是一种需要整体加工成形的‘斜三通’管子,它有着复杂的内外空间曲面轮廓和极薄的壁厚,加工过程相当于在一个实心金属毛坯上‘挖出’一个外形和内腔轮廓极其复杂的‘薄壁空腔体’,极易产生加工变形。”王文明说,“行业内这类零件的加工尚属首次,难度非常大,当时就想着用全流程‘普数融合’工法啃下这个硬骨头。”

  为了解决这类船用异形零件生产难题,王文明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复杂空间曲面薄壁空腔体组合加工“普数融合”集成创新攻关,不仅成功解决了加工变形难题,高质量完成了8大类异形产品加工任务, 助力船用设备顺利通过鉴定验收,还首次实现了船用机械设备的全流程“普数融合”精密加工制造。

  此外,王文明还主导设计制造了3大类适用于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空间曲面包容性定位装夹工具,实现了“斜三通” 异形零件的精准定位和自适应装夹。

  近年来,王文明牵头实施了传统机床设备加工能力再开发工作,主导开展了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之间的工艺工法衔接研究任务,完成了20个“普数融合”微创新项目,设计制作了50多套用于拓展机床功能的工艺装备,把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之间的互换加工和融通加工产品范围拓展了20%,充分挖掘了传统机床设备的使用功效,用顶尖技艺擦亮了船机品牌,提升公司船舶装备精密加工制造能力。

  “未来的目标是把‘普数融合’加工方法推广应用到全公司范围内,让船用机电设备的极限加工精度再提高一个等级,生产效率再提升一倍。”展望未来,王文明说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一言一行对企业负责、一举一动为用户着想’的企业行为准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应用天地
当平阳青年遇上传统文化,匠心撞个满怀
坚持“六个学”,抓深抓实党纪学习教育
“刀郎”的三板斧
明确目标 久久为功
中国船舶报党建园地03“刀郎”的三板斧 2024-06-21 2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