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何宝新
通讯员 孙明柯 陆晓青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的再生水利用项目竣工通水仪式在外高桥造船举行,标志着上海市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正式启用。根据合作协议,外高桥造船将从毗邻的上海城投下属竹园四期污水处理厂引入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再生水,用于船舶压载水、厂区绿化灌溉、设备调试冷却水等方面的水源替代。这一项目为船舶制造业创新应用水资源节约集约技术、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树立了标杆。
自7月中旬该项目签约以来,外高桥造船与上海城投精诚合作,密切配合,携手组建了三支专业团队,对再生水的水质、取水点位、水源供应等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并针对带压取水工艺、增压泵站建设、复杂生产区域再生水管路敷设等技术难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攻关。
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高压水冲击环境下开孔取水方案,确定了增压泵站选址、详细建设节点计划及再生水供应管路图,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月,项目正式开工。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竹园污水厂的正常生产和运行,项目团队创新应用了“安全、高效、经济”的带压开孔工艺,即在管道保持高水压的同时,在汇流井上方完成开孔和阀门安装工作,使竹园污水厂不受任何影响,始终保持正常运行。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外高桥造船生产场地的影响,项目团队经过实地勘察和谨慎研判,决定对再生水埋地管路采取拖拉顶升的工艺,使管路直接从地下穿过,最终与船坞边廊道内的预置管路实现对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项目将从竹园污水厂输出的再生水源,通过新建的再生水增压泵站内两台90千瓦和两台30千瓦的离心泵,送往毗邻的外高桥造船船坞、码头等用水区域。新建的泵站出水口水压可达0.5兆帕,即使用水末端也能够达到0.3兆帕的水压,不仅可满足码头远端的用水需求,也可满足每小时1000吨的峰时需求。该项目投用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新水70万吨左右,相当于370个标准游泳池的用水量。
据了解,该项目再生水将首先用于正在外高桥造船船坞总装搭载的首制8600车位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PCTC)的设备调试冷却以及出坞作业,下一步有望用于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项目的设备调试、压载水加载和坞内起浮作业等。
该项目为创新应用水资源节约集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模式,在优化供水结构、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等方面,为社会和行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望成为工业企业大规模成功利用再生水的样板和案例。
据悉,外高桥造船积极探索降碳、减排、扩绿、增长和创新协同推进的发展道路,从产品设计、建造、企业运营等全方位打造“绿色工厂”,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23年同比下降了13%。同时,着眼于绿色脱碳技术的研究和储备,该公司不断推进产品的转型迭代升级,成功开发了LNG、甲醇、氨等双燃料绿色船舶。该公司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智慧空压站改造”等一系列节能重点工程,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该公司搭建基于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区域绿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应用动能源管理工业APP,持续推动了企业数智绿色融合发展。
外高桥造船与上海城投将以该项目为契机,继续开展危废处置、一般固废收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