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6:产经上下游
中国船舶集团重庆红江:
推动船舶配套生产智能化升级
  ▲重庆红江自主研发制造的生产“机器人”

  周丽梅 摄

  ▲重庆红江自主研制的智能制造单元

  周丽梅 摄

  近年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高技术船舶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围绕高技术船用新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在信息流转层和实物加工层突破知识化协同研发、智能化柔性制造等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多个关键信息系统和软件,打造基于工业APP且自主可控的柴油机研发生态。其入选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IMAC)70项“中国智能制造科技进展”案例,并在近期进行了展示。

  探索船舶动力智能配套

  进入21世纪,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已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机器学习到人工智能的运用,智能制造正在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新时代。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世界船舶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船舶动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以重庆红江为代表的船舶动力系统配套企业,针对配套产品种类多、批量少、技术覆盖面广、加工精度高、生产组织难度大,车间、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突破配套研发与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融入数字化、信息化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化配套产品,在船舶动力智能制造方面实现了突破。重庆红江也逐步成为国际一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燃油喷射系统研制基地。

  重庆红江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高技术船用新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中国船舶集团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船用柴油机关键部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及自动排产研究”、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项目“离散型企业异构信息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建立了基于三维模型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平台;建成了基于边缘计算、机器视觉、自研多品种柔性自适应技术、高韧性材料加工过程断屑与铁屑自动清理技术的11个精益化智能自动化单元、2条柔性生产线;完成了智能化质量管理(IQM)系统、集成开发环境(IDE)平台、与重庆大学联合的生产执行系统(MES)、基于5G和北斗的远程健康管理和运维管理系统等在内的软硬件系统研发。

  通过大量技术论证及工程实践,重庆红江形成了复杂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制的解决方案,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复杂产品协同研发、模型传递、数据贯通以及体系规范化、工业知识软件化、智能化混流和均衡生产等方面的需求,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离散型制造企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之路。

  智能制造成果丰硕

  在积极探索船舶配套产品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重庆红江获得专利共计3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已授权2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2项;发表论文等共21篇。

  经过多年的探索,重庆红江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首先,该公司打造了先进制造新模式。针对以品种多、批量少、技术覆盖面广、加工精度高等为典型特征的柴油机动力系统研发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其探索出一套适合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其次,重庆红江建立起协同研发新体系。该公司围绕复杂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知识工程等先进技术、理念,通过大量技术论证及工程实践,形成复杂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复杂产品协同研发、模型传递、数据贯通以及体系规范化、工业知识软件化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创新研发的工程应用APP及协同研发体系。

  再次,重庆红江解决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该公司响应国家“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的要求,培育数字化转型自主应用生态,建设自主可控软硬件适配验证能力;积极构建覆盖软硬件、贯通全流程的柴油机自主可控解决方案,逐步实现了关键信息系统自主开发和国产化适配。

  此外,重庆红江建立了基于5G和北斗的远程健康管理和运维管理系统。该公司基于5G和北斗的远程数据采集,解决了设备在海上与外界通信困难、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基本能够实现信号全球覆盖;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故障诊断模型训练,可精确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将数字孪生模型与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模型的云中快速训练,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与unity等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模型的二维、三维仿真和可视化运行,实现产品智能化。

  重庆红江通过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产品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红江的智能制造技术还将用于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医疗器械、汽车、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如船舶制造领域中的焊接、喷涂,海洋工程领域中的海上石油管道检测、海上风电变桨控制,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集散控制,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化精确放疗等。

  (红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应用天地
推动船舶配套生产智能化升级
政策超预期 钢价反弹幅度或超上半年
中集来福士海洋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开工
中国船舶集团衡拓液压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上海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项目启用
玉柴船动喜迎成立15周年暨交付200万匹马力
中国船舶报产经上下游06推动船舶配套生产智能化升级 2024-10-11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