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5年的17%、18.8%、35.3%不等的最终反补贴税;自9月27日开始,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这些变化对正如火如荼的汽车运输船(PCTC)市场以及在PCTC建造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造船业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海外市场,伴随中国汽车出口量的激增,PCTC市场“一船难求”,为满足运输需求,船东扎堆下单造船。预计到2025年,随着新船集中交付,市场运力短缺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当前,中国船厂在PCTC建造市场份额接近九成,对于关税壁垒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以及明年运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中国船厂需密切关注,并研究潜在的交付风险进行积极应对。
记者 吴秀霞
手持订单创历史纪录
近日,比亚迪与韩国汽车运输巨头现代格罗唯视(Hyundai Glovis)签署谅解备忘录,Hyundai Glovis将向比亚迪开放其PCTC及全球集装箱物流网络,双方共同探索集装箱转运及利用比亚迪现有PCTC舱位。这一合作进一步彰显了当前PCTC市场的繁荣态势。
“受市场供需情况影响,7000车位PCTC新船造价自2021年初起开始一路飙升,至2022年初已突破2008年历史高点。” 江苏一家PCTC建造企业负责人表示,整个新造船市场这两年都处于新的上升通道,而PCTC的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其造价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该人士称,尽管当前主要造船厂船位资源十分紧张,船价高企,且交期已排至2027年甚至2030年,但船东对PCTC的投资热情依然没有消退。截至今年8月底,2024年PCTC新造船订单已达51艘,预示着2024年或将成为又一个历史高点。他认为,当前PCTC市场相对健康,投机性订单较少,多数订单有明确或潜在租约支撑,船东投资基本理性。市场虽然呈现船型大型化趋势,近几年订单多为7000车位以上远洋船型,不过,沉寂多年的中小型PCTC,即区域型和支线型船,今年也重新受到投资者青睐,订单量已达13艘。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PCTC手持订单占在营船队运力的比重已高达41%,仅次于2008年的47%。考虑到2008年300万车位出头的PCTC船队运力基数与现在超400万车位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当前手持订单量实际上已处于历史最高位。根据手持订单的交付计划,2025至2026年将迎来PCTC新船交付高峰,预计船队运力的大幅增长将有望极大缓解过去两年“一船难求”供给紧张的局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专家指出,自2016年起,PCTC新造船订单断崖式下滑,导致全球PCTC运力增长极为缓慢,甚至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负增长,使得PCTC海运供给端长期疲软,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进出口需求。尽管2021年起PCTC新造船订单激增,但运力供给滞后,由于这波订单高潮预计2025~2026年才能集中交付,当前PCTC市场运力依然紧张。预计2025~2030年PCTC市场热度下降,但在未来批量的旧船拆解热潮支撑下,2030~2040年PCTC新造船订单需求将逐步回升,达到类似2021年基本面乐观但市场又相对比较理性温和的状态。
中国PCTC运输与建造迅速崛起
自2021年起,在“国车国运”需求的推动下,中国船东迅速崛起,成为PCTC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中国船东手持PCTC订单占总订单量超过五分之一,若计入作为租家联合国外船东下单的国内运营商,则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国内下单的船东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车企自身作为船东和运营商组建船队,如上汽安吉物流、比亚迪、安徽航瑞(奇瑞);二是传统汽车航运公司,如广州招商滚装运输、广州远海特种运输;三是新兴力量,如金租系租赁船东等。
业内一家PCTC航运企业负责人分析指出,汽车滚装运输采用班轮式运营模式,航线和船期固定,船东通常与汽车厂商签订长期合约,由此逐渐形成了很高的市场集中度。就船东国籍而言,日本、韩国、挪威三国船东在全球汽车海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合计运力占比超七成,形成了与传统汽车厂商的深度绑定乃至联盟。相比之下,中国船东仅控制全球PCTC船队不到3%的运力,且其中大概一半从事外贸运输。未来,中国船东有望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海运运营商,但建设全球服务网络还任重道远。
从建造格局来看,日本船厂曾主导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PCTC建造市场,但随后被韩国船厂赶超。中国船厂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PCTC建造,至2010年已能与日韩船厂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近年来,随着PCTC市场的低迷和日韩船厂竞争力下滑,中国船厂在中国船东的支持下迎来高光时刻,本轮订单高潮期中以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最高一度接近九成份额。
目前,中国船厂PCTC手持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旗下厦船重工、马尾造船,招商工业集团旗下招商局重工(江苏)、金陵船舶(南京)、金陵船舶(威海),中集来福士,以及芜湖造船厂等船厂。业内专家表示,其中一些船厂是在2021~2022年期间首次获得PCTC新造船订单,对于这些船企而言,面临较大的生产压力。严格按照工作推进计划实现生产节点,确保船舶按期保质交付,对于这些船厂来说尤为关键。
跟踪市场变化警惕交付风险
有研究表明,全球汽车海运贸易增速将在2025年后放缓至1%~2%左右。其中,燃油车海运贸易量将在2025年后逐步下降,而电动汽车海运贸易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30%大幅增至2040年的约66%,成为驱动汽车海运增长的核心力量。
业内专家提醒,PCTC市场火爆的同时,风险也相生相伴,一方面,手持订单量处于历史高位,随着新船集中交付,供给端或将承受较大的溢出压力,而且国际航运巨头逐渐将运力重心转向中国,导致运力格局转移,供需关系亟须重塑与再平衡。另一方面,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持续,但市场渗透率仍低于预期,在全球过半的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普及率不足10%,其中包括美国和日本这两大汽车市场。而在全球超过30%的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普及率甚至低于5%。即便在电动化转型领先的挪威,电动汽车份额近两年也仅维持在90%左右,难以达成2025年所有乘用车零排放的目标。而我国今年1~8月纯电车出口量也同比下降了3.4%,与近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美国和欧盟的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政策对汽车海运需求的影响愈发显著,对汽车海运贸易需求增长构成不利影响。同时,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政策愈演愈烈,如墨西哥对美国,南欧、北非、土耳其对欧盟的产业链布局调整,将进一步缩短汽车供需距离,跨洋运输向短途运输转变,从而减少车—海里贸易量的需求。
业内人士称,未来,PCTC市场需求基本面依然强劲。全球汽车市场复苏强劲,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以及绿色转型进程的推进,均为PCTC市场持续高位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发展趋势积极技术创新
2023年12月5日,广船国际与Glovis和现代商船(HMM)签署“6+4”艘10800车位PCTC合同,PCTC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车位级的装载量。随后,招商工业发布了11000车位PCTC,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〇八所发布12800车位氨双燃料动力超大型PCTC。至此,PCTC的装载量已从早期的5000车位,一路发展到 7000车位、9000车位、12800车位,船舶大型化给船东提供了更多的选项。
对此,招商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PCTC大型化并非唯一追求,其经济性才是关键,不同船东需根据自身揽货能力做出选择。当前,绿色化与智能化已成为PCTC发展最重要趋势,而消防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绿色化趋势方面,PCTC手持订单中,双燃料动力占比已经高达87%,甲醇与氨燃料动力正逐步崛起,2023年以来占比达到15%。挪威礼诺航运的9100车位PCTC订单更是获得政府资助,直接采用氨燃料动力,计划在2027年前交付。此外,电池混动、太阳能电池板、空气润滑/减阻系统等节能减排技术也在PCTC上得到融合应用。电池混动、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在PCTC上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空气润滑/减阻系统已在格星马尔迪集团(Grimaldi)的9000车位PCTC、华轮威尔森的9350车位PCTC应用,上汽安吉物流还针对9000车位PCTC进行了碳捕集的适配性研究和预留设计。
智能化则是汽车运输船发展的另一大趋势,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与运营效率、环保性能及安全性能等核心要素的融合上。其中,外高桥造船推出的智能装载概念设计,颠覆了传统滚装的设计,采用框架式车库+传送带+升降机的模式;中远海运特运针对汽车装载创新推出的“智能配载系统”,大幅提升了配载运营效率。
而装载新能源汽车的PCTC的消防安全也成为关注热点。目前,结合人工智能(AI)算法的视觉识别技术可实现更早介入的探火和灭火。国内外船厂已在该领域进行实船应用,日本的商船三井在船队逐步推广采用了以色列“船长之眼(captain’s eye)”的AI火警系统,并获得日本船级社(NK)颁发的全球首个“汽车运输船附加消防措施 (AFVC)”认证;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的PCTC采用了红外感温热成像、图像识别算法技术等进行舱内车况实时监控;招商工业为礼诺极光级 PCTC上搭载应用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也可集成红外热成像和 AI 识别实现火警联动。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的相关船厂与船配企业应跟踪 PCTC市场进行更多技术创新,以更好满足不断变化的PCTC市场,巩固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