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志良
10月23日,由中国船级社(CCS)携手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数字与智能”主题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星空厅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以“数字驱动航运转型,智能引领新质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度对话与前瞻探讨,共同探讨航运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宏伟蓝图。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航运业、造船业、船级社、高校等相关领域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围绕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惠丽介绍了上海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包括自动化码头运营、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上线等,展望了上海未来在数智服务提升、智慧运营推进及智能装备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规划,呼吁与会者深入交流,共同为航运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回顾了“数字与智能”主题论坛三年来的发展历程,肯定其作为航运业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他强调了航运业在全球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呼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智慧港口、智能船舶等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强调航运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并展示上海交通大学在航运领域的创新成果与贡献,期望通过论坛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发表了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航运新生态”的精彩演讲,深入阐述四大核心理念: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基础性制度政策效能;二是以数字智能为抓手,助力提升服务能级;三是以标准为引领,加快形成新型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四是以提升科创能级为目标,抓紧建立航运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他特别强调构建航运业发展生态圈的战略意义,并强烈呼吁业界遵循科技创新思想,推动航运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创航运事业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以视频演讲的形式,深刻阐述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挑战的背景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的内涵、意义、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探讨基于开源鸿蒙系统OpenHarmony构建航鸿操作系统以促进航运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丹麦海事局局长安德雷斯·诺德赛(Andreas Nordseth)围绕航运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主题演讲。他指出,数字系统对提升航运安全、增强韧性、推动绿色化进程及提高运营效率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他展望了智能系统和监测技术在优化航运安全与效率方面的广阔前景,认为这些技术将有效减少可预测事故的发生,为航运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陈扬帆以“数智聚链促转型,共创航运新未来”为题,紧扣中远海运集团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理念,详尽展现了其在数字化供应链打造、前沿科技融合、智慧物流深化以及绿色低碳推进等方面的卓越实践,并规划了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并涵养航运业的数字生态蓝图。
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主席卡祖洛·罗伯托·保罗发表题为“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支持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愿景”的主题演讲,全面概述IACS对于推动航运业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战略愿景;聚焦智能船舶与智能船厂的发展,深入探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航运生态系统中的融合应用;阐述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技术整合等挑战。
CCS副总裁赵晏围绕“航运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实践”主题发表讲演。他指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海事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设计、建造、营运等多个环节已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显著提升行业效率和安全性。他强调,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互联互通等技术正深刻重塑海事业面貌。然而,行业也面临法规滞后、数据共享难等挑战。对此,CCS通过构建智能化知识中心、推进数字化检验等举措,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还呼吁,业界应携手合作,完善法规体系,打造开放的数据生态,以确保航运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聚焦航运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圆桌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昊、浙江大学院士李德纮、招商局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吉、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中国区域副区长张溧洧、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董事总经理Stephen Gordon、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路等行业专家就高校如何培养航运专业学生的数字与智能技能、企业在数字与智能发展方面的实践案例、政府政策的支持方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对航运业的国际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智能船舶的研发与推广等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推动航运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一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成果发布环节,高度智能自主伴航拖船“津港轮36”号成果的亮相,展示了航运业在智能化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据介绍,“津港轮36”号是全球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拖船,已经在天津港正式投产启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船舶数据智能化管理及增值化路径,为航运业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