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3:党建园地
~~~
~~~中船集团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第七期、第八期)成功举办
~~~中船集团七一四所党员干部走进海淀法院旁听庭审
~~~中船集团中船物资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多元教学 促青拔人才“三力”提升
中船集团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第七期、第八期)成功举办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第七期)全体学员合影

  学员们在中船集团七○四所开展现场教学

  学员们在中船集团七一二所开展现场教学

  船舶青年科技论坛现场

  学员们围绕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担纲重大工程任务等内容进行结构性研讨

  本报讯 2025年5~6月,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办、中船集团党校承办的中船舶集团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第七期、第八期)成功举办,来自53家单位的近160名学员参训。

  两期培训班聚焦行业发展、专业建设及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精心设计课程,采取“集中培训+科技论坛+主题研讨+技术考察+青拔讲堂”多元教学模式,重在促进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基础通用力、专业竞争力、技术管理力“三力”提升;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集团科技委、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军工单位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以及国防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等专家授课,设置行业形势发展、专业技术研发、新理念新方法、综合素养提升、船舶专业发展、现场教学等6个课程模块,搭建了深度学习与科研交流平台。

  两期培训班的学员们参加了专业系统的集中学习、科研经验的交互学习、共创技术路线图的攻关演练,实地参访了中船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一二研究所;聚焦专业领域,通过船舶青年科技论坛实现科研成果融合创新;同时,围绕“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担纲重大工程任务”主题进行了结构化研讨,学术视野得到开拓,系统思维与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研究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也不断提高。

  学员们一致认为,培训班干货满满,内容实战性和指导性很强,让大家完成了一次技术思维的淬炼与知识体系的升级,掌握了科研范式和研制规律,进一步增强了“强军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感受到中船集团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船集团专业间、单位间科研交流和协作。

  近年来,中船集团把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加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按照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管理办法,重点遴选和培养一批40岁以下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具有较强创新发展潜能、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的青年科技人才,采取“给项目+经费”的支持模式,实行周期制滚动管理,每个支持周期3年,每2年开展一批遴选调整,选出近600名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同时,按照“入选一批,及时培训一批,跟踪发展一批”的原则,中船集团大力实施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支持期内调训工作,并系统策划培训总体方案,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方法和培训手段,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促使更多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成长成才。

  (郭佳泰 孟思琦) 

  学习小组培训启发与收获

  第七期培训班学习一组:

  本期培训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授课,课程内容涵盖世界形势发展、专业技术研发、新理论新方法等方面,让我们有了多维度的成长与启发,收获颇丰;融入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个人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强调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作为行业未来领军者的角色,要充分认识传承行业精神、培养后续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培训汇聚了不同地区、单位的优秀青年,为大家提供了结识同行、拓展人脉的平台,在培训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不仅能促进日常工作中的业务合作,还可能催生跨区域、跨单位的科研或创业项目。

  从个人提升方面来讲,本期培训突破了个人专业技术领域的局限性,学到了更多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增强了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控能力;强化了系统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系统思维、体系思维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团队管理能力,注重把团队发展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加强了项目管理和质量体系、数字化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学习。

  第七期培训班学习六组:

  本期培训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国际格局与中外差距的认知,更激发了大家自强不息的奋进之志。老一辈科学家“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与“乐在其中”的创新境界,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标杆;系统思维的构建让我们掌握了破解复杂问题的“金钥匙”,实事求是与发展眼光则成为研判事务的重要维度。

  从本期培训中,我们认识到,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始终坚持创新为战,把认知视角牵引到科技最前沿;要建立系统工程思维,正确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尊重科学研究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特点,传承军工精神,树立“强军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重新认识专利在科研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抓紧开展技术体系梳理和发明专利布局,避免专利工作与项目实施“两张皮”,实现专利与创新点强关联;要进一步突出“实战导向”,在重大任务中实现“压担子”与“搭梯子”的平衡,同时构建更具弹性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八期培训班学习三组:

  作为军工人、中船人,我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期望。本期培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通过本期培训,我们对国家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的系统思维和系统创新的观念得到强化,更加明白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管理、流程、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学习到跨界资源整合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关键,只有打破学科和领域的界限,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终身学习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发展的变化。这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我们为公司、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基础。

  第八期培训班学习八组:

  深化“三力”内涵,深刻认识到科技领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更需要培养系统思维能力、战略视野格局和跨界资源整合能力;拓宽行业视野,系统了解飞机、水面舰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瓶颈,为后续科研攻关提供了重要参考;完善方法体系,通过系统学习系统思考方法、创新理论模型、项目管理工具,构建了更加全面的认知体系,为复杂问题分析提供了多维解决思路;强化使命担当,通过对重点型号研制历程和精神形成过程的学习,深刻体悟到青年工作者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所肩负的关键使命与时代责任。

  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把思路细化为方案,持续支持完善青年拔尖人才成长支持体系。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在集团公司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找准自身定位,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本领,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科技创新的青春答卷,为中船集团“智领深蓝”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授课专家寄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授课讲师:

  通过本次受邀为中船集团青年拔尖人才培训班授课,感受到中船青年科技人才特有的创新锐气和使命担当,集团党校的培训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涵盖行业、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方方面面,且层次逻辑清晰,教学组织也新颖独特,可以说用心用情,很好地搭建了专业学习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希望中船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一要抢占新材料战略制高点,密切追踪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二要打通产学研融合“主动脉”,主动对接高校基础研究团队与产业链中试平台,推动“实验室研究—工程研制—战场应用”进程;三要勇当跨界创新主力军,以系统工程思维融通多学科领域,快速成长为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

  中船集团首席专家、授课讲师:

  希望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能珍惜中船集团提供的成长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出最佳状态。我提出三方面建议:原则方面,要明确目标并找准发力方向,持续深化专业技术学习,并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路径方面,要充分了解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加强新知识的应用,通过参与重大工程逐步提高领导能力;实践方面,要勇于挑战未知的领域,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学会处理好总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在加强团队协作的同时提高统筹能力。

  航空工业首席专家、授课讲师:

  本次培训对于青年拔尖人才非常关键,在今后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讲好故事的能力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学习能力是成为总师的关键,必须掌握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其次,资源整合能力是成功的基础,需善于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最后,讲好故事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要有效传达技术信息并赢得支持。希望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提升这三项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取得成功提供助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应用天地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广告
江苏科大“1235N”党建创新工作体系正式发布
多元教学 促青拔人才“三力”提升
纪律教育“零距离”
以史为鉴 砥砺前行
中国船舶报党建园地03多元教学 促青拔人才“三力”提升 2025-06-27 2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