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4:金色码头
被高估的读书能力

  □ 小余

  初高中刚放寒暑假时,我总会暗暗给自己定个目标,这个假期要读多少书,然后总是在回家的时候把书包装得满满的。但结果总不如人意,假期结束,回想起来,好像一半都没读完嘛。同样,工作后有了能力,总是把书架塞得满满的,而且经常更新书籍。但我自己也知道,有多少本书躺在书架上很多年了都不曾翻过;还有一些书只是看了开头几页,然后再没有看下去。

  我不禁思考,是什么阻挡了读书的进展呢?

  想来想去,最大的原因无非是懒惰。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我们都读了不少,这些警句既有劝诫也有利诱,既有精神方面的引导也有对人生前途的强调。但无论我们懂了多少关于读书的道理,我们仍然很难战胜自己的懒惰。小时候上山放牛,看着牛吃草,漫长的光阴,无聊之极,手边有书,但翻了几页就经常难以坚持下去。

  还有个原因是缺乏专注。读书极需专注,因为书要看进去,必须带着思考,否则你无法发现其中的乐趣。但影响我们专注的东西太多了,电视电影、微信聊天,更不用说当下大行其道的短视频了。这些专门击中你人性薄弱之处的传播手段,经常让我们无法抵抗。而看书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反人性的,所以看书的人那么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在高铁上观察,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路在刷手机。身边的一位哥们倒是上车了就把一本书摆在座椅上,但我发现直到他下车离开,也没有翻过一页。影响专注的还有现代人的繁忙。“卷”已经成了当代的热词。我们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我们要上班、甚至还要加班、要照顾家人,如果再碰上开心或不开心的事,还要花很多时间在处理情绪上,这么一折腾,能看书的时间自然是又少了。

  阻挡我们看书的还有对书的选择。现在想想,小时候看的《西游记》,半文半白加上很多字都不认识,边看得边查字典,确实挺考验人,能坚持看下去确实需要极大的毅力。大学时候,进了图书馆,看到满书架的书,甚是惊喜。那时候喜欢“装深沉”“赶时髦”,抱着很多哲学书开始看,什么黑格尔、胡塞尔,什么本土方法论、存在主义,看上去总是似懂非懂,硬着头皮看下去,确实很有难度,以至于到最后很难坚持下去。后来我琢磨出了个“半生不熟”理论,就是我们要想看一本书,这本书讲的东西我们要知道一些,然后这本书又能提供一些新鲜的我所不知道的观点,然后才有兴趣看下去。恰好,后来看书才知道这个半生不熟理论早已经有人研究过,只不过叫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所以,在合适的阶段看合适的书,可能会让我们更有兴趣看得下去。但大部分人对书的选择都很随意,无人指导,所以选择的书并不适合当下的自己,最后也抵消了看书的兴趣。尤其是当前这个时代,出书实在也过于容易,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你恰好看到一本很垃圾的书,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阅读完一本书的人,确实是消耗。

  当然,还有一个会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我们太急于寻求答案。成长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面对问题时,我们渴望寻求一个答案,于是我们翻开一本书或几本书,然后快速阅读快速浏览,最后又不一定找得到。然后我们发现百度很不错,现在的AI更不错,我们就觉得,这么好的工具,我们干吗还要费时费力去读书呢?

  相对于身边的人,我还算是爱读书之人,确实也是读书的受益者。当然,我也不想因此觉得“唯有读书高”,然后顺便写几句读书的好处,给不爱读书的人再增加恐慌。现代社会,只要你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微信公众号、短视频都是非常方便地学习载体,甚至和身边的人有深度的聊天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而书也只是知识的其中一个载体,所以,只要你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是不是通过读书来实现,倒也无关紧要。

  作者单位: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应用天地
破忙乱局 觅阅读光
地铁里的普鲁斯特时刻
与书香相遇
书页间的突围:船坞上的阅读之光
被高估的读书能力
书页上的苔痕
中国船舶报金色码头04被高估的读书能力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