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宏
《深海》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小女孩找妈妈”作为电影的明线,另一条是“小丑创业”作为电影的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些短线,最终完成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能够理解到剧情想要表达的情绪,感同身受的代入参宿或者南河,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参宿的绝望和南河的解脱,理解和包容永远是人类的智慧。
参宿是一个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小女孩,因父母的原因加入一个重组家庭,未得到应有的关爱,自己的情绪不被照顾。在家长面前扮演一个懂事的女儿,“离开的妈妈”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却始终无法得见,内心逐渐滋生的失望、绝望、希望,不断地糅杂在一起,狂野生长、难以释怀,在“悬崖边上”遇到南河,最终被拯救。
南河是背负着梦想到大城市奋斗,不愿循规蹈矩,渴望证明自己,却被房贷和现实压得喘不过气,逐渐被这个纷杂的社会磨灭了锐气,被自己的无力感所驯服,外表刻薄却有一颗温暖的内心,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拯救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小女孩。
而梦境中的人全都在现实中能找到映射,全部由参宿想象而成,“南河”是参宿内心自我救赎的化身。海精灵作为参宿的执念,也作为“南河”用来赚钱的工具,将两条线串起来承担了剧情的推手。
整个影片主要由梦境隐喻现实,前期场景灰暗,体现了现实的压抑。进入梦境以后画面转为绚烂多彩,绝美的粒子水墨效果配合3D的真实感,让人身临其境。同时整部影片几乎找不到一个定格镜头,镜头语言也展现了梦境主角参宿的紧张和不安。
从参宿掉入海中的那一刻开始,让人完全猜不到后续的剧情走向,后面的剧情甚至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看到前面一个小时最直观的感受,其中大部分问题点都可以在半小时的剧情中得到解答,还有一部分剧情留给观众去探索和发现。
电影从参宿走入饭店开始,经历了被嫌弃、被欺骗、被喜欢、被拯救几个阶段,剧情一环扣一环,体现了足够的人物弧光。参宿的人物形象在不断成长,她变得敢于直面抑郁情绪,愿意挣脱一直困住自己的 “红毛衣”,开始崭新的生活,不再把“离开的妈妈”作为自己生活的支撑,而是自己支撑着自己前进。
随着近些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重组家庭的故事正在我国各个角落不断被重演,其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大多数父母都是失格的。他们不愿意或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迁怒于还未长大的孩子,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榨干子女的情绪价值,给年幼的孩童提供了抑郁情绪滋生的土壤。这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正在走向普遍化和大众化,导演敢于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找到切入点,再配上一个离奇的梦境,结合影片跳跃式的表达手法,无形中升高了观影门槛,让很多人都难以简单的理解电影所要讲的故事和想要传达的情感。
这部电影从整体上来看,瑕不掩瑜,是一部合格的中国动画再次崛起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无论是画面技术层面,还是主题聚焦的问题。电影脱离了以往的中国动画惯于使用神话题材改编故事,形成新的主线故事情节的套路。大胆地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一个空洞乏味的故事讲得五彩斑斓。前期不经意间深埋的伏笔,通过层层递进的情绪不断累积,在最后半小时的演出里,只需要轻轻一推,情感便如潮水般涌来。
整部电影的主题也是为了引发社会对于“轻度抑郁”人群和“抑郁情绪”群体的关注 ,警醒人们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而不应该是放任其自生自灭。
希望每个人都能做情绪的主人,不被孤独吞噬,不独自承担黑夜中的流言蜚语,要看到这世界为自己坚定的些微光亮,要奋力向前紧紧抓住生活的希望,哪怕遇到挫折和困难,哪怕努力后仍没有好的结果,都要微笑面对这一切的困厄,要让今后的每一次笑容都发自内心,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懂事。
摘掉面具,我们也能活得很好。能一次次在崩溃边缘默默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五彩斑斓的生活不应属于自我救赎,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精彩。
希望每一个走过漫长夜路的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有限公司]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