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秀霞 报道 6月20日,记者从第二届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暨2025年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上获悉,《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上海市支持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已正式印发。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长兴岛将聚焦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高地、世界级核心技术策源高地、世界级韧性产业链集聚高地、世界级旗舰工厂标杆高地、世界级创新生态引领高地等主要目标,到2027年,形成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力、竞争力、品牌力,初步建成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引领上海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服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能力。届时,长兴岛船海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占上海市比重超70%。其中,高技术船舶新接订单比例达80%以上,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2个以上,引育关键配套企业达100家以上,绿色智能旗舰工厂达4家以上,引进国际重点机构3家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等重点任务。其中,在液化气体运输船领域,形成船型全谱系研发建造能力,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达到18艘/年,中小型LNG运输船配套水平超90%;在大型邮轮领域,形成国际主流大型邮轮船型建造能力,开展10万总吨级、20万总吨级大型邮轮设计,引育一批核心系统配套企业;在海工装备领域,推动深远海装备海试验证,发展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等关键装备及核心系统,布局深海采矿全系统装备研制;在特种船舶领域,形成多型号特种船舶综合研制能力,推动破冰船向高冰级、重型跨越,汽车滚装船提升新能源车适应性改进。同时,还要形成未来船舶设计建造能力,研发设计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展“船岸云”协同自主航行测试;聚焦建设数字工厂,开发船舶设计大模型,打造智能工厂标杆;强化绿色工艺应用,支持船坞绿色改造和绿色设备更新,设计制造、供应链、碳足迹协同管控以及造修船技术工艺革新。
为支持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引进重大项目,对重大产业项目最高给予项目投资30%、最高1亿元的支持;对其他先进制造业项目最高给予项目投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同时,在岸线资源、工业用地、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配套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政策,给予贴息最高支持50%。
此外,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开展协同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支持技术改造,购置新设备及相关软件等最高支持1亿元,智能工厂能级提升最高支持1000万元;支持联合组建创新平台和建设共性服务平台,单个平台最高支持5000万元/年;支持推动装备认证,对取得资质认证或型式认可的主体单位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对装船应用的首台(套)装备最高支持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