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4:金色码头
从江南船坞联想到百年初心
  AI制图

  □ 爱达·魔都亲子营家长、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吴宇航

  纽带

  “但有一梭垂柳叶,借风助我凌清波。”

  生命诞生于海洋,海洋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召唤。而人类对海洋的向往,也是早已刻进基因里。十五到十七世纪,无数的欧洲船队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征服海洋的进程。同时,六百年前的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也开启了“七下西洋”的壮举。跟随此次研学之旅,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我登上郑和宝船的复制品,亲身体验了六个世纪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这艘宝船长达一百余米,宽五十余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其导航技术、造船工艺均领先世界。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打破了各个大洲和国家的孤立,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跨海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更加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海洋始终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舰船则是这条纽带上最坚实的节点。

  自强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当西方列强凭借工业革命的成果,驾驶着铁甲舰、蒸汽船敲开中国的国门时,曾经的航海强国陷入了“有海无防”的屈辱境地。翻开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无一不是敌人船坚炮利从海上撕开国门。此次研学,我们乘坐“爱达·魔都号”前往日本,在福冈的定远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扇用定远舰甲板做成的大门。在锈迹斑驳的钢板上,四五个狰狞的弹洞触目惊心,边沿翻开的缺损像迸裂的伤口,在一百三十年后依然诉说着被敌舰炮弹撕裂的伤痛。看着甲板的残骸,我深刻认识到:“舰船不仅是经济文化的承载,更是国土安全的保障。”“悬规植矩,器惟求新。”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草坪上,矗立着八个大字,红色的硕大字体正如百余年来流淌在江南人身上的血液,滋养着江南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这是江南人的精神图腾,也是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理念。此次研学,通过参观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近代造船的历史,更看到了中国现代造船业的辉煌。大的船就有大的梦想。2012年辽宁舰入列,中国结束了没有航母的历史;2023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之后,第四个能够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加上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中国造船业终于摘取了这三颗“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从军舰到航母,从LNG船到“爱达·魔都号”,中国造船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初心

  在江南造船的船坞边,我看着巨大的龙门吊将钢板吊起,看着工人师傅们在甲板上忙碌,仿佛能听到百年前船工们的呐喊——从“恬吉”号到“福建舰”,从“江南制造总局”到“江南造船”,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舰船报国”的初心。

  站在“爱达·魔都号”的甲板上,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的间隙铺洒在海面上,无数的鳞波抖动四散,反射出一片刺眼的光芒。船头拍起的白色浪花不断激荡,再被船身劈开,翻滚着顺着船舷抛向后方。我极目远眺,天的尽头是海,海的尽头是天。看着巨大的邮轮在茫茫的大海上驰骋,不禁想高歌一曲:

  风遣残云,天目极,遥遥鲲鹏万里。劈波斩浪,飞溅出、排排掠影白驹。腾空穿越,水击翻涌,横行滔天里。鲸波浩渺,一叶游任天地。

  梦回甲午风云,铁甲对垒,望千舸争流,万炮齐鸣,倾刹间、惊雷响彻天际!睹物悲情,怀古慰今,叹种种唏嘘。聊得一世,奋起待我何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船海事
   第08版:应用天地
愿把青春融入祖国的星辰大海
以青春之名铸就船舶之梦
从江南船坞联想到百年初心
中国船舶报金色码头04从江南船坞联想到百年初心 2025-10-10 2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