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志良
日前,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了第三批《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12项装备和技术入选该目录。自2022年山东船协开展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申报工作以来,山东船海产业已经有30余家企业、院所、高校的40多项装备和技术入选这一名录。
三批《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的发布,进一步彰显了山东船海产业在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发挥了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支撑与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绿色、智能、深海方向转型升级,为山东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补齐短板 提升创新与供给水平
长久以来,山东船海产业主建船型以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为主,从更细分市场来看,散货船一度占据山东船海产业70%以上的比重,严重的“偏科”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山东船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本地配套能力弱等也成为制约山东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山东船协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为补齐山东船海产业发展的“短板”,鼓励和支持山东船舶工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供给水平,进一步深化产需对接和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受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山东船协开展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的征集工作,助力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为使目录更好地发挥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山东船协对申报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为符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或 《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中“船舶与海工装备”要求,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信息化”特征和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技术和特色产品。
各有特色 实现产业链全面覆盖
2022年12月,山东船协发布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第一批)》,共收录22项装备与技术,涵盖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系统、关键零部件三大领域,其中,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推出了中深水海域风电安装平台、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77米秋刀鱼/鱿鱼钓船、集装箱邮轮等多型高端产品,在核心系统领域推出了燃气供给系统(FGSS)、船舶动力智能控制系统、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等产品和技术,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推出了船用全电控大功率双燃料低速机、铝质直升机甲板、低噪声舰船用电机等产品和技术,充分体现了山东船海产业的全面性和基础实力。
第二批目录收录了10项装备与技术,其中绿色环保型21万吨散货船、“深海一号”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等产品和技术,充分显示了山东船海企业在绿色环保、智能化和深海开发领域的耕耘和拓展成果,标志着山东船海产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展示了产业升级趋势。
第三批目录的12项装备与技术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船舶、智能系统和海上新业态装备,31.9万吨氨燃料预留超大型油船、1143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蓝鲲02”海上光伏多功能打桩运维船、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等产品和技术,展现了山东船海产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布局。
三批目录各有特色,基本实现了对山东船海产业链的全覆盖,也是近几年山东船海产业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缩影。同时,从入围目录的企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青烟威”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的技术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创新要素向该集群集聚。
山东船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第一批的基础夯实,到第二批的创新深化,再到第三批的前沿引领,勾勒出山东船舶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深海化迈进的清晰路径,使山东逐步构建了高端、绿色、智能的现代船舶产业体系。未来,山东船协将继续推进目录的征集评选工作,推动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发挥好特色优势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支撑和示范作用,助力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