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秀霞 报道 近日,由中国船东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汽车海运发展论坛在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期间举办。论坛以“打破产业壁垒、促成战略协同”为主题,旨在搭建起船舶工业、汽车制造与航运物流三大领域的深度对接桥梁,通过跨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作,强化行业应对市场波动的整体韧性,共同保障我国汽车“出海”行稳致远。
中国船东协会副秘书长赵庆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变,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汽车“出海”步伐不断加快,出口量持续高增,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船舶工业、汽车制造与航运物流三方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迫在眉睫。面对当前形势,航运业积极行动,加大滚装船资源投入,优化运力与航线,推出“门到门”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保障汽车出口“运得出、运得快、运得好”。未来,中国船东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三方协作,支持滚装船队现代化与规模化建设,助力中国汽车企业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稳健“出海”。
南通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杨光明在致辞中表示,南通市正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加强产业协作与创新协同是当前重点。此次论坛为汽车、航运和造船三大行业构建了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各方深化合作。
论坛特邀来自汽车工业、造船企业、物流运输、船级社等单位的5位嘉宾作主题发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魏文清在题为《中国汽车出海现状与展望》的演讲中,从市场趋势、出海现状及未来展望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贸易出口进入“贸易+海外产能投资”双轮驱动阶段,前景广阔但路途漫长,需要系统思维、整体规划、协同推进、行稳致远。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船国际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崔彬在题为《汽车运输船绿色智能化发展》的演讲中介绍了广船国际汽车运输船(PCTC)在建、交付情况。他表示,广船国际从零经验起步,到如今PCTC手持及建造订单共39艘,船型覆盖7000车、8600车和10800车PCTC,已成功交付20艘。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方面,广船国际采取一系列举措,如采用节能装置、低阻油漆、电池储能、甲醇&氨燃料预留等;在智能制造提升效率方面,广船国际通过薄板线、数字化车间、关键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竞作题为《破浪前行,驶向深蓝:中国汽车海上运输的崛起、挑战与未来》的演讲。他表示,中国汽车出口进入由“全球冠军”向“规则制定者”转型关键期,出口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带动海上运输需求爆发,为中国船东带来战略机遇。中国汽车海运核心转型方向包括联动车企、零部件企业出海,升级为“产业链协同伙伴”;引领全球汽车海运绿色智能升级;从“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联合主要企业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提交“电池运输安全规范”提案,推动建立符合中国产业实际的全球标准。
招商局工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潘越作题为《全球汽车运输船市场发展形势与展望》的演讲,从四方面介绍了PCTC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2025年年底将是PCTC市场供需平衡拐点。全球汽车海运贸易流向呈现“东升西落”趋势,贸易流向不平衡加剧导致船队有效利用率降低、回程空载现象增加、运力闲置率上升,但对新造船未必是利空。
中国船级社高级工程师饶慧在题为《电动汽车海运风险及规则规范》的演讲中针对电动汽车海运安全风险、规则规范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她指出,电动汽车海运国内标准发展方向包括探索上船前安全状态评估手段,利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提前获取电池安全状况;开展上船时安全检查,如车身和电池部位红外扫描;加大运输过程中早期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应用多种智能监测新技术;加强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与灭火救援能力,采取新型或多种灭火手段协同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