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佳泰
3月31日~4月1日,以“汇聚船海工程科技力量 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高端论坛暨海洋装备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系统工程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崂山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承办。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汉江实验室主任杨金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德森任大会组委会主席。
本次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行业发展论坛、校长论坛、学术专题论坛等组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国内外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5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近2.5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开幕式盛况。与会代表围绕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海洋装备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旨在携手应对各类海上挑战,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促进海洋文化交融,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落实“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目标、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交流、合作、发展”是底色
开幕式由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主任委员吴晓光主持。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张军以视频方式致辞,杨金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二司司长徐春荣、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长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强、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金成在致辞中对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大家给予中国船舶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是国际海洋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中国船舶集团将主动谋划“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强与国内外政府、高校、行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新引擎,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不懈奋斗。
“交流、合作、发展”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始终不变的底色。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此次大会是全世界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技术分享、促进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他们希望,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组织负责人、高校主要负责人和政府人员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聚焦船海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内容,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更好地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法国船级社(BV)、中国船舶集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12位嘉宾分别作主旨报告。杨德森以《海洋信息领域中的非线性科学发展与应用》为题,介绍了海洋信息领域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科学研究回归非线性本质能够为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非线性将成为水声学研究具有颠覆性的方向;吴晓光以《技术发展 装备革新 携手未来》为题作了主旨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威廉·韦伯斯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BV技术副总裁奥利维亚·卡地亚、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常委张宏军、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夏桂华、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张锦岚、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刘春跃等也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同时,大会发出了2023年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高端论坛倡议书——《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行动》,倡议各国政府、政府间组织、国际和地区组织、行业组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海洋治理观,深化海洋科技、海洋装备、海洋人才和海洋经济领域合作,塑造基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海洋文化,携手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科技引领、向海而兴”是使命担当
4月1日,行业发展论坛、校长论坛和4个学术专题论坛同步举办。中国船协、DNV船级社等十余家国内外行业学会、协会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齐聚行业发展论坛,哈尔滨工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二十多所国内外高校校长与代表参加校长论坛,二十余名海洋领域院士、专家在各个专题论坛上作学术报告。他们围绕海洋绿色低碳发展,船海人才培养,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愿景与任务,机械、运载与海洋,未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工程、海洋信息与技术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同时,以各个分论坛为契机,与会代表扛起“科技引领、向海而兴”的使命担当,共同探讨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其中,行业发展论坛由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常委、中国船协秘书长李彦庆主持。与会代表主要就海洋装备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和观点分享。他们一致认为,船海行业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正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创新和合作,才能推动全球海事工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船协常务副会长吴强表示,推动全球海事工业可持续发展与船海行业发展紧密相连。过去,中国船舶工业对世界海事工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未来,中国船舶工业愿携手各界共赴新征程,尤其在绿色低碳、智能互联、人才队伍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表示,发展智能航运是航运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建设航运强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的重要抓手。智能航行是国际前沿技术,需要优先加快发展。
DNV船级社高级副总裁黄今围绕2050年前海事工业能源转型分享了观点。他认为,目前海事燃料所需的关键燃料技术将在3~8年内成熟,燃料可获得性、价格、政策力度以及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将是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同时,中国船级社科创试验中心主任蔡玉良,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常务理事、蓝碳分会副会长赵明波,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博伊德,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副理事长刘峰,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秘书长刁新源,俄罗斯马林内特海洋研究中心监事会主席平斯基·亚历山大分别就“智能技术助力航运安全、高效发展”“构建蓝碳经济发展体系”“绿色海洋与低碳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未来的海洋调查与检测”“海上自主航行船员的培养”等议题和热点内容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月2日,作为此次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年科技学者论坛在烟台举行,与会青年科技学者围绕海洋装备技术、海洋机器人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高端器件、海洋智能感知、海洋能源与动力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筹建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在青年科技学者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