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宝新 通讯员 高荃 报道 4月3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一一研究所、先进船舶发动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分会联合主办的“话未来:双碳背景下船舶动力的绿色发展之路”——七一一所建所60周年科技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
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是落实我国“双碳”目标、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重要举措。我国船舶动力行业如何直面未来的“双碳”挑战,走出自主创新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亟须考虑的问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久俊分别作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船海动力能源变革》《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其在船舶中的应用》的主旨报告。他们认为,全球造船与航运业将加速进入低碳甚至零碳时代,船海动力能源变革已迫在眉睫。而面对这一变革,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船海企业应积极主动抓住船海动力能源转型的发展窗口期,抓紧进行多路径技术开发与储备,推进我国船海动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造船强国建设。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航运业降低碳排放已设立了明确的目标,但中长期的技术路线还不明朗。论坛上,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志荣、七一一所总工程师王锋分别作了题为《未来航运减排呼唤绿色动力》《船舶发动机低碳零碳化发展研究》的主旨报告,多维度、多视角阐述了不同替代燃料船舶应用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天然气、甲醇、氨、氢等燃料发动机技术路径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内容,引起热烈反响。
来自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内燃机学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上海科学院、中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和中船动力研究院、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巴斯夫催化剂(上海)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等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共同研讨船舶低碳零碳技术热点、难点和发展方向,促进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前一期